幼狗有寄生虫怎么看?
一般小狗感染体内外部寄生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性感染,一种是后天性感染。 先天性感染的虫子是幼虫期或成虫期寄生在消化道内,随粪便排出,当外界条件合适时(如温度、湿度和营养等因素),幼虫可以孵化成幼虫,然后钻入皮肤表面刺吸血液、发育成较大幼虫并不断在体内循环,此时幼虫在胃肠道内会刺激胃肠壁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这时狗狗会出现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腹泻、呕吐症状;如果外界因素不刺激它,幼虫可能会在胃里待上几天,等找到适合发育的部位就钻出来发育了,当然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但要是外界刺激较多(尤其是驱虫药物),那么幼虫可能会提前钻出来发育,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了; 当幼虫进入胃肠道后还会继续发育成较大的成虫,成虫在那里吸取消化液而成长,同时会在里面排泄出大量的卵,这些成熟的虫子有一定的侵袭性,会通过蠕动从肛门钻出来排出体外。 这种先天性的寄生虫病主要防治方法是在幼犬接种预防疫苗的同时注射注射阿维菌素等驱虫药,一般1月龄以上的健康幼犬可每隔3周左右注射或服药1次,连续2~3次即可达到驱虫效果;对蛔目异尖科和蛔目的寄生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于肠道内的蛔类寄生虫的杀灭效果则稍差一些。
另一种是后天性的寄生虫,一般是由于狗狗直接或间接接触寄生虫的虫体或者虫体代谢物引起的,比如狗狗外出游玩时,如果恰巧碰到其他狗狗的便便且没有被及时处理,狗狗又喜欢闻味道和舔舐自己的脚垫,这样就很容易将附着的寄生虫吃进去导致寄生虫感染,还有就是使用被寄生虫污染的水源洗澡或在寄生虫较多的地方玩而感染,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后天性感染的虫子主要是绦虫病,是由寄生虫的幼虫通过消化道侵入而引起。当幼虫在消化道中移动时,可能刺激肠壁使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若是幼虫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就可能诱发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出现腹泻、恶心、食欲不振甚至脱水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