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了就不能养猫吗?
明确地告诉你,怀孕是可以养猫的! 但你需要明白,孕妇在孕期对于猫咪等宠物来说,是有风险存在的。 猫咪虽然是一个爱干净的动物,但其体内和外耳道都是细菌容易滋生的地方 (比如常见的耳螨、马拉色杆菌);而口腔内更是细菌的温床(如牙菌斑、牙周炎和牙齿松动等情况)。
而这些部位,又正是人体皮肤黏膜接触的部位。 当猫咪出现瘙痒等情况时,有可能会通过舔爪子将上述细菌转移到身上其他部位,再通过人体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来说,有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后果——例如过敏。 毕竟对于孕妇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任何可能引起流产、早产的情况都应该尽可能避免。
那该怎么办呢? 定期给猫咪清理耳朵、口腔,保持清洁,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由于妊娠期母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使胎鼠的致敏性增加,使得胎儿对于异情的反应性增高,因此对于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 所以,在饲养管理上更应该注意:
1.不要给猫咪喂生肉,或者没有彻底煮熟的食物。减少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2.不让猫咪直接接触有毒物品,例如灭蟑杀虫之类的杀虫剂;
3.室内保持通风干燥,减少过敏性物质的吸入。 有朋友认为,那我把猫咪关在笼子里不就行了么? 其实也不是这样就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因为如果猫咪长期封闭在一个小环境中,由于难以接触到异性猫,就容易导致情绪抑郁,出现自咬症、食友症等情况。 而妊娠期的猫咪由于身体变化较大,情绪起伏也较为明显,更容易发生上述问题。 如果已经发现猫咪有异常行为,可以适当给予零食奖励,多安抚,少刺激。
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让猫咪出门,和其他猫咪玩耍。 这样可以降低患抑郁症的概率。 还需要注意猫咪的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胎动不安。
网络上关于“猫会传染弓形虫病毒给孕妇,导致胎儿畸形、流产和死亡”的说法流传甚广,很多猫奴怀孕之后都要将猫咪送走,甚至有些女性连碰猫都不敢,生怕因此导致以后无法再孕。那么,猫咪是否真的会将弓形虫传染给主人?孕妇能不能与猫共同生活?
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原虫,人和所有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感染弓形虫的宿主分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两类,终末宿主为所有食肉类动物和人,弓形虫在终末宿主体内进行有性繁殖,通过孕母垂直或经猫的肠道等中间宿主排出体外。中间宿主包括人和温血动物,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产生的包囊可随血液扩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骨骼肌和脑。猫作为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主要经食入含有包囊的食物而感染(包括感染猫的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虫体在小肠内发育、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卵囊随猫粪便排出,其中有少部分卵囊不发育或逸出,直接排出体外。因此,只有发育成熟的卵囊才具有感染性。而刚排出的猫粪中,弓形虫卵囊还未成熟,一般认为需要在外界环境中的土壤、水、草丛里经过2~4天的发育才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猫的粪便得到及时清理,是不会传染给人的。另外,弓形虫通常只在猫体内产生卵囊,其他温血动物感染弓形虫只产生包囊,因此其他动物传播弓形虫的能力较猫能力弱。
一般健康的成人感染弓形虫后通常无症状,极少发生弓形虫病。目前的研究认为,人类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包囊的肉而感染,其次为生食未洗净的受感染的食物(包括猫粪污染的食物及草)。对于孕妇而言,大多数感染无症状,可自行终止,孕妇感染后只有将弓形虫经胎盘屏障传染给胎儿才会有严重后果,而胎盘屏障只有在怀孕的头三个月比较脆弱,比较容易使弓形虫侵犯,其他时间胎盘屏障就不再“通融”,可以阻止弓形虫传染给胎儿,即使孕妇感染了弓形虫,也只有10%~40%的弓形虫感染者能穿过胎盘屏障传染给胎儿。一般认为,弓形虫导致的先天性弓形虫病中,80%以上的感染发生于孕母妊娠的前六个月内,妊娠的最后三个月的感染则只占10%~20%。
由此可见,家里的猫并不会轻易将弓形虫传染给人,如果注意孕期的卫生保健,及时清理猫的粪便,孕妈妈和家里的“喵星人”依然可以和谐相处。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孕妈妈可以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弓形虫抗体排查,IgM抗体阳性提示有近期感染,需要进行治疗和观察,可以将日常的喂养和清理猫砂等“脏活累活”交给家人代劳;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已经康复,此时再次接触弓形虫并不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