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有夜眼么?
猫眼睛在黑夜中能够发光,这主要和猫眼的结构有关。 大多数动物的眼睛都能对光进行反射,只有那些具有明显色素的动物(如苍蝇、蚊子等)才能将光线进行折射,从而形成影像。而猫眼属于一种特殊的“透明晶体”,它的晶状体没有色素,也就是说不能收集光信号。 所以从外界进来的光只能直射进视网膜。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猫的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能产生神经冲动——锥状细胞(Cone cell)和杆状细胞(Rod cell)。其中锥状细胞又分为三种类型,它们的任务各有不同,但都有同一个祖先。这些细胞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并将信息传送到大脑的相关区域。
杆状细胞是夜视的主要参与者。它所含有的感光染料在黑暗环境下会发出荧光。这种物质叫做视紫红质(Rho),是由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分子所构成的。在正常状态下,这种荧光颜色很浅;但是在夜间或者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它可以发出绿光或红光。 目前研究最多的视紫红质突变体来自小鼠,当它在杆状细胞中含量减少50%以上的时候,小鼠在漆黑的房间里仍然可以看得到。不过,这种在黑暗中能够自发发光的特性是小鼠进化出来的一个副产品,而不是它们天生就具备的技能。因为人类并不含有这种基因,所以不具备这种特性。 除了杆状细胞外,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猫的锥状细胞可能也参与夜视。但是,这个结论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