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如何治疗方法?
白点病(Plague)又称鼠咬热,是由伯氏鼠疫菌通过鼠体传播给人,引起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早期症状轻微,如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可迅速发展为肺炎,呼吸窘迫。本病预后良好,及时治疗并避免交叉感染,多数患者可痊愈,但对于年老体弱及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其他疾病的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可能引发死亡。
目前认为,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野生啮齿类动物,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人的感染可能性也不断增大。我国将自然疫源性的疫病分为两类,一类是乙类传染,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另一类是丙类传染病,包括伤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其中,甲级传染病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另一种是传染性弱、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低的慢性传染病。
1980年以前,我国将天花列入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1980年后,由于全世界天花的根除,我国也将它从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删除。而艾滋病则属于乙类传染病中的慢性传染病。 目前对任何疾病都尚无完全可靠的治疗手段,所以对各种传染病都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发病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病人,应及时就医,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疾病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