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原名叫什么名字犬怎么养?
西施,原名夷光,生卒年不详,越国美女,相传为浣纱女郎,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后,纳西施于宫中,授以耕作之技。数年后,越王复国,灭吴兴霸,而西施则不知所终 。 关于西施的姓名,《古越绝妙词》云:“吴亡后,越王勾践以西施女献给吴王夫差葬在姑苏台下,死时姓施,故名西施。” 而今人学者根据考古发现的印纹陶器上的图案和文字资料,提出新的见解,认为西施姓宓(音fú),是越国巫觋之子。
史籍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两国征战不休,公元前495年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交战,吴军大败,越王勾践损兵折将,沦为吴王夫差的奴隶。
当时,在吴越边境有座山名叫茗荷岭,山上有一座茶乡寺。越王勾贱被夫差囚禁期间,时常到此山采茶、种茶和饮茶,借以打发时光。
有一年春天,越王勾践带着一批犯人上山采春茶,他让犯人们挖坑栽种茶树,自己则与范蠡亲自动手采摘茶叶,用柏树枝烧水,取井水中浸泡,调制出第一杯春茗敬献吴王夫差。
夫差饮后赞不绝口,询问其名,勾践跪奏道:“此茶名为‘玉露’。”后来,为了纪念越王勾践功成名就,茶农们把这座茶叶生产胜地改名为“越州”。 又过了几十年,秦灭越,置会稽郡,越州由此而来;汉承秦制,仍称越州;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越州为吴郡。晋室南渡后,于吴郡之上置江左侨州郡县。
至南北朝时,因南朝宋在江左设东府,故又称越州为东越。隋开皇九年至十一年(公元589一591年)平陈后,废东越,撤江左侨州郡县,同时改东府为吴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吴兴郡为越州。
至今浙江还流传这样的歌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有越城,南北湖美。” 可见越州在古代是非常繁荣的。
西施,在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相争的时候,与范蠡一起协助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因为是四大美女中唯一带有悲情色彩的女子,又被誉为“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流传下了不少的传说故事。而西施却有一个奇怪而又不好听的名字——施夷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西施的姓氏来源于她的出生地,春秋时期的越国有“五大姓”,分别是越、杨、施、朱、姒。而夷光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有一天,西施出生了,她父亲在她出生的地方的河里洗了一罐水,带回家之后,发现水变成红色的了,并且这水还有药用价值。因此,当地人都认为西施是沉香转世的,所以起小名叫“夷光”。
西施是越国人,但越国自从勾践的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惨遭吴国的欺辱,不仅失去了大片的土地,越王勾践自己也曾经做吴王的俘虏,受了不少苦。所以越王勾践决心要复国,他想了很多办法,西施就是他复国计划中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西施也不计毁誉,接受了刺杀吴王夫差的重任。
经过吴王的宠爱,最终导致吴王疏于朝政,沉湎于女色,最终在与越国的战争中中了越王的离间计。因为相信了太宰伯嚭散布的流言,不再相信伍子胥力主抵抗,最后自刎,导致最后吴国的灭亡。
而西施的结局也有几种说法,但是没有一个结局是幸福美满的,有人说西施在吴国和勾践商议之后,从吴国逃离,然后和勾践一起返回了越国。随后她和当年一起进入吴国的小同伴郑旦结为夫妇,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而另一说就是吴国灭亡之际,西施知道功劳再大也不能在越王铁血无情的心中留情,所以和心上人范蠡一起私奔,在太湖上过上了隐居生活。而太湖边的西施山就是他们的栖身之所。还有第三说就是西施在吴亡后,和郑旦一起投江自尽……
虽然关于西施的结局说法不一,但是从始至终,西施的一生都在被人利用,从未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才被后人称为“可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