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牧为什么是白色的?
这个要回到基因的层面去说,其实颜色(或称表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环境包括基因所存在于的细胞内部以及细胞周围环境(包括激素、营养素等),而基因本身有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卫星DNA)两部分,通常对于性状的表达来说,结构基因起主要作用,但调控基因的作用有时候更为关键,因为有些调控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直接或者间接决定性状的表达(例如,在毛色遗传中,常听说的黑色受体基因(B)和一个棕色受体基因(b),其实它们分别决定黑毛/棕毛表型的表达,而另一个与毛色无关的基因C,实际上是通过影响B或b的表达从而间接地对毛的颜色发挥调节作用)。
所以,从基因的角度来讲,白色并不是基因直接导致的,而是基因传递的信息作用于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了细胞对于色素分子的合成,最终表现出来的表皮颜色的结果,可以说白色是一种缺色,即表皮色素细胞缺乏合成黑色素和褐黑色的色素分子。 当然,如果从进化和适应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边牧的白可能是“进化”的结果,毕竟对于放牧的犬种来说,白色的皮肤可以更好的反射太阳光,避免晒伤,另外,由于人类选择幼犬的颜色时更喜欢纯白的,这也可能是白边牧比例越来越高的一种人为因素。
狗狗身上出现白色斑点,其实是色素脱落,犬类毛发的色素,是通过毛囊根部毛囊球内黑素细胞运载进入毛干中的,简而言之,就是黑素细胞要通过毛囊进入毛发内,使毛发带上颜色。
如果黑素细胞因为自身活力问题(年老衰退或者病态),或者因为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维生素缺乏或药物影响),导致黑素细胞不能通过毛囊进入毛发内,毛发就会因为得不到着色而变成白色。
1、毛囊在初始发育阶段,毛囊通道尚不通畅,黑素细胞不能通过毛囊通道进入毛干内,因此新生毛发为无色的,长出来就是白色的,这就是为什么幼犬的毛发会发白,通常毛发在生长2~3个月后,随着毛囊的成熟,毛发可呈现正常的毛色,换发后白色斑点就会消失。
2、犬类由于长期饲喂含有不合格色素(非饲料级色素)的狗粮,色素进入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对犬类有致敏性,当色素经过肾小球过滤进入到肾小管后,会在肾小管内产生严重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的自体破坏细胞,这些细胞会进入血液循环被淋巴系统捕捉后,攻击黑素细胞,使黑素细胞不能通过毛囊着色毛发,犬类毛发在换发过程中出现异样脱色。
如果黑素细胞因各种原因死亡或犬类毛囊通道退化后,毛发将无法再通过毛囊获得颜色,永久成为白色。犬类毛囊通道在2.5~3.5岁以后将开始逐步进入退化期,之后黑素细胞难以进入毛发,因此犬类在中老年时期毛发会逐步发白,即犬类正常生理白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