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出声啥意思是什么意思?
1.发现陌生人的脚步靠近,发出“嘶----”的警告 如果是很亲近的人,兔子会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但如果是陌生人或是不熟的人,兔子的反应会比较强烈——它会马上直立起来,前腿悬空、后退用力蹬,一边大声尖叫“啊!!!”,同时尾巴也粗粗的竖起来,头转向背后,耳朵也是朝后撇的尖尖的形状(这是兔子害怕到极致的反应)。如果这时候你轻轻摸它或是给它吃的,它是不会吃也不会理你的,必须等它觉得安全了才会继续和你亲近。
2.发现异类食物,急切又疑惑——“哇哦!!!” 如果有异类接近它的窝(人、其他动物甚至植物等等),兔子会迅速跑过来观察一下,然后站在原地思考片刻,这个时候它们就会发出这种好奇又惊讶的声音,边叫边用脑袋去拱这个陌生物体。
3.感觉舒服、开心、放松时 “咕噜~”“呼噜”…… 比如说主人给它们喂食,兔兔吃饱之后窝在主人的膝盖上打一个滚儿,这时它们就会发出这样愉悦的声音,而且眼睛还半闭着,好像很舒服的样子…… 同样,当它在玩自己喜爱的玩具、主人陪它玩耍的时候,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而且会在你手上、脚边磨蹭,向你乞求更多关爱呢~
4.对你表示不满,“哼!!!……” 当兔兔感到生气或者不高兴的时候会对着你叫,而且把胡须都垂下来,同时眼角可能有泪滴分泌出来……这时候千万不要试图跟它讲道理,否则只会更生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理它,过不了多久它自己就会消气咯~
在官场文化中,有“乌鸦落在猪身上——看不起人”、“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歇后语。在一些地方,还有本地特色的歇后语。在浙江某地,有一句形象的歇后语:兔子出声——假积极。
兔子是哑巴,不会说话的,如果有只兔子突然开口说话了,会是什么样子呢?肯定会吓人一跳。兔子出声,在这个地区是讨人嫌的,人们会用看怪物的眼光来打量那只兔子,即便你这只兔子不是假冒的,即便你说的就是心里的话,也难免会遭到质疑。难怪有人说,兔子出声,不如装死。
在一些单位、场合,人们听到的都是“是是是”、“好好好”、“一定一定”,听不到真实的心声,听不到不同意见,更听不到反对意见。“群鸦鸦而声同兮,固明智之难听”,这是屈原《九章》里的名句。在屈原看来,乌鸦成群地叫唤,声音是一致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往往听进去的话很少。
“群鸦鸦而声同”之所以产生,一是“从众”心理在作怪,担心自己说了不同意见,会成为“独树”,会与“众”闹僵。二是“明哲保身”的思维主导,不想因为说真话、说老实话,而给自己引来麻烦。
三是搞一团和气、当老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和和气气过日子”。四是当“兔子”,不当“鹦鹉”,“鹦鹉学舌”不讨嫌。所以,不如当一只“话痨”兔子,好过当哑巴。
“鹦鹉学舌”是假话、大话、套话、“正确的废话”。当“兔子”,说真话,即便“兔子说话”,也比鹦鹉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