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可以一个月一次吗?
一、什么是内驱力 内驱力,是指引起个体行为并使其持续下去的力量;它是行为主义学派中关于驱动力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被动的,是环境直接作用于个体所引起的;同时,个体的某些行为又是重复以往的成功经验的结果。要使个体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只需要在其周围环境里建立一种刺激反馈机制即可。也就是说,只要反复给予强化,任何行为都可以发生。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是教师必不可少一项基本功。 下面为大家分享几个我日常会用到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动力的源泉,有了目标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在学习上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小组竞赛的时候,可以给每组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让各组之间的同学去互相激励,提高学习的效率。
2、及时鼓励表扬 学生们都有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师要多留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出色表现,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3、适当设置难度 有时候给学生出一些难度合适的题目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这个“合适”的度需要老师细心把控。 4、培养独立意识 我们经常说“独立自主”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自主的学习能力的拥有。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多给学生留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深入的知识体系搭建。并且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留给学生们进行课后复习与笔记整理。
5、做好课前预习 和课后复习都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约百分之三十的内容,那么你在上课时就能够更好地跟上去,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